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
据了解,我区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突破性成绩。请问,2021年,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人社部门有哪些举措?
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王立梅:
我区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突破性成绩,反映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成果,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技能人才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人社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提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治本之策;作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支撑;作为事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乡村振兴、自治区发展全局的基础工程,大力推进2021年要实现新增高技能人才2.35万人的目标。
总体思路是要聚焦“一个目标”,即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三个导向”,即坚持能力导向,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五大机制”,一是工作机制,就是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培训机制,解决好培训谁、谁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等关键问题;三是对接机制,就是以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培训供需有效对接平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评价机制,健全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体系,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五是激励机制,就是要不断完善技能培训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便民,为做好技能人才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这里包括资金更有保障,从2019年起,自治区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提取了28亿元,用于三年大规模补贴性培训。同时加大政策普惠力度,进一步扩大补贴覆盖范围,将我区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更多职业(工种)纳入补贴范围。
具体要采取几项措施:
一是深入实施“百千万”高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行动。立足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每年组织百名以上高技能领军人才、千名以上紧缺急需职业技能人才和万名以上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培养行动,解决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
二是构建多元支撑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政府、企业、社会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重点要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技工院校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鼓励职业院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发挥多方作用提高培训供给能力。
三是加快建设一批与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培训品牌,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服务自治区区域差异化发展需要。
四是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激励机制,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更多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五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六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这方面我们还希望得到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
我的回答完毕。
新华网记者提问: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人社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请问下一步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农牧民工工作处副处长杨金玉: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人社扶贫工作的关注,在刚才的工作介绍中对人社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人社领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全区人社系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是厅党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行动自觉,也是全体人社干部职工的责任担当。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人社部门将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智力支持等方面精准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持续优化就业扶贫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统筹城乡劳动力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用工和求职对接平台,健全岗位信息发布平台,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依托当地优势产业,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大力扶持扶贫车间发展,落实扶贫车间扶持政策,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乡村公共服务类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就业服务工作,推进返乡入乡就业创业。通过多渠道就业创业实现贫困人员更充分就业。
二是接续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接续做好社会保险兜底保障工作,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按照100元标准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代缴保费;按照200元标准为重度残疾人员代缴保费,坚决守住兜牢脱贫人口基本生活的底线。
三是加大人才智力政策支持力度。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鼓励引导人才扎根基层。继续在职称待遇等方面实施特殊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脱贫地区基层流动。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并向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倾斜。加强脱贫地区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事业单位招聘政策倾斜力度,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加强农村牧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发挥农牧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脱贫地区提供人才支撑。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新华社记者提问: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就业难度加大。据了解,2021年全区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不减,请问,人社部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
就业促进处处长伏凌涛: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疫情使得线下招聘暂停,毕业生求职渠道不畅,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精准打出稳就业“组合拳”,从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比例、扩大考研升学和参军入伍规模、开发基层岗位、提升贷款额度扶持创业、给予就业服务补贴等方面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扩大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模,政府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50%用于招聘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疫情期间畅通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全面组织线上职业培训、密集开展线上供需对接活动、及时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百日攻坚”就业服务行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就业服务和帮扶。2020年面对重重压力,通过全区上下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好于预期,截至12月底,全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3.9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3万人的107.38%。
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量有增无减,预计将突破14万人,受疫情影响各类企业招聘意向降低,扩岗位、保存量难度不减,再加上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叠加经济承压长期化等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2021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供需精准对接,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着力抓好政策落实。继续开展就业政策落实行动,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发挥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效应。加大社会保险“减、免、降、返、补”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力度,提升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结合自治区产业发展布局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多措并举稳存量、扩增量。
二是统筹政府促进与市场就业并举。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和基层服务项目招募等计划实施。同时,聚焦人才紧缺、需求量大的新经济新业态,及时发布需求目录和岗位招聘计划,抓住我区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转型、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契机,充分挖掘新业态中的就业机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创新创业、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三是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基层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十四五”期间,计划在全区开发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用于吸纳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落实创业服务补贴、贷款支持、场地安排和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四是组织好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依托自治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全有序组织好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充分利用自治区“四位一体”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帮扶范围,指导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切实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
最后,希望各新闻媒体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各类招聘的宣传力度,扩大政策和招聘信息知晓面,积极营造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希望高校毕业生及时关注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九游会j9官方网站官网、内蒙古人才网等各类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的平台,及时了解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扶持、就业见习等促进就业的措施,尽早实现就业。
好的,回答完毕。
内蒙古日报记者提问:
2021年春节临近,社会非常关注农牧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请问,冬季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进展如何?下一步还要做哪些工作?
劳动监察局局长王晓东:
解决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牧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自去年11月10日开展冬季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以来,我区重点围绕“一个全覆盖”“两个清零”、“三个不发生”工作目标,先后印发3个通知进行专项部署,着力在抓组织、促落实、畅渠道、严执法、重惩戒等方面打好根治欠薪“组合拳”。截至目前,为1850名农牧民工追发工资及赔偿金2190.3万元,实现了2020年底前政府、国企项目以及各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欠薪案件全部清零的目标。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这样几项措施: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狠抓制度落实。冬季行动以来,全区劳动监察共检查用人单位3798户,农民工补签劳动合同5000份,全区在建工程项目1463个(政府560个、社会903个),实名制、考勤、工资专户、分包委托总包银行代发等制度覆盖全行业、贯穿全过程、涉及全方位,覆盖率均达到100%。
二是畅通投诉渠道,狠抓线索办理。开通了窗口、手机app、手机扫码、12333电话等线上、线下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推广国家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截至2020年底,共接到欠薪线索1512个,已办理1310个。
三是加大惩戒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冬季根治行动以来,公布欠薪严重违法单位8个,列入“黑名单”8个,涉嫌犯罪移交公安机关4件,对欠薪违法犯罪保持高压态势。
四是广辟宣传渠道,狠抓《条例》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广辟宣传渠道;编印了《条例》宣讲篇、政府篇、企业篇、农民工篇及宣传画、口袋书、制作动漫等宣传材料1.4万余份,开展企业劳资员、劳动监察员等各类培训39期,广泛宣传根治欠薪政策法规,营造遵法、守法的氛围。
春节临近,农牧民工返乡之际到来,按时足额带薪返乡是每个外出务工人员最期盼的、最急切的问题。为实现社会项目欠薪动态清零这一目标,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发现的欠薪线索逐一排查,迅速查清欠薪人数、金额,形成台账,专人负责,逐案核实,逐案销号。二是要地各地区、各部门全程跟踪督办,重大线索挂牌督办,确保每条反映的欠薪线索调查结论清晰、证据充分、处置妥当、严把报送关。三是要各地区、各部门加大问责力度,对组织领导不力、线索流转不及时、调查事实不清、处置不得当、工作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四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欠薪问题的解决,确保发放到位,让农牧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回答完毕。
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
据了解,我区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突破性成绩。请问,2021年,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人社部门有哪些举措?
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王立梅:
我区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突破性成绩,反映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成果,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技能人才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人社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提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治本之策;作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支撑;作为事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乡村振兴、自治区发展全局的基础工程,大力推进2021年要实现新增高技能人才2.35万人的目标。
总体思路是要聚焦“一个目标”,即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三个导向”,即坚持能力导向,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五大机制”,一是工作机制,就是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培训机制,解决好培训谁、谁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等关键问题;三是对接机制,就是以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培训供需有效对接平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评价机制,健全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体系,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五是激励机制,就是要不断完善技能培训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便民,为做好技能人才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这里包括资金更有保障,从2019年起,自治区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提取了28亿元,用于三年大规模补贴性培训。同时加大政策普惠力度,进一步扩大补贴覆盖范围,将我区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更多职业(工种)纳入补贴范围。
具体要采取几项措施:
一是深入实施“百千万”高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行动。立足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每年组织百名以上高技能领军人才、千名以上紧缺急需职业技能人才和万名以上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培养行动,解决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
二是构建多元支撑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政府、企业、社会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重点要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技工院校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鼓励职业院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发挥多方作用提高培训供给能力。
三是加快建设一批与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培训品牌,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服务自治区区域差异化发展需要。
四是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激励机制,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更多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五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六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这方面我们还希望得到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
我的回答完毕。
新华网记者提问: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人社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请问下一步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农牧民工工作处副处长杨金玉: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人社扶贫工作的关注,在刚才的工作介绍中对人社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人社领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全区人社系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是厅党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行动自觉,也是全体人社干部职工的责任担当。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人社部门将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智力支持等方面精准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持续优化就业扶贫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统筹城乡劳动力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用工和求职对接平台,健全岗位信息发布平台,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依托当地优势产业,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大力扶持扶贫车间发展,落实扶贫车间扶持政策,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乡村公共服务类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就业服务工作,推进返乡入乡就业创业。通过多渠道就业创业实现贫困人员更充分就业。
二是接续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接续做好社会保险兜底保障工作,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按照100元标准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代缴保费;按照200元标准为重度残疾人员代缴保费,坚决守住兜牢脱贫人口基本生活的底线。
三是加大人才智力政策支持力度。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鼓励引导人才扎根基层。继续在职称待遇等方面实施特殊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脱贫地区基层流动。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并向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倾斜。加强脱贫地区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事业单位招聘政策倾斜力度,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加强农村牧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发挥农牧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脱贫地区提供人才支撑。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新华社记者提问: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就业难度加大。据了解,2021年全区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不减,请问,人社部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
就业促进处处长伏凌涛: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疫情使得线下招聘暂停,毕业生求职渠道不畅,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精准打出稳就业“组合拳”,从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比例、扩大考研升学和参军入伍规模、开发基层岗位、提升贷款额度扶持创业、给予就业服务补贴等方面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扩大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模,政府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50%用于招聘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疫情期间畅通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全面组织线上职业培训、密集开展线上供需对接活动、及时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百日攻坚”就业服务行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就业服务和帮扶。2020年面对重重压力,通过全区上下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好于预期,截至12月底,全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3.9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3万人的107.38%。
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量有增无减,预计将突破14万人,受疫情影响各类企业招聘意向降低,扩岗位、保存量难度不减,再加上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叠加经济承压长期化等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2021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供需精准对接,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着力抓好政策落实。继续开展就业政策落实行动,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发挥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效应。加大社会保险“减、免、降、返、补”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力度,提升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结合自治区产业发展布局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多措并举稳存量、扩增量。
二是统筹政府促进与市场就业并举。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和基层服务项目招募等计划实施。同时,聚焦人才紧缺、需求量大的新经济新业态,及时发布需求目录和岗位招聘计划,抓住我区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转型、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契机,充分挖掘新业态中的就业机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创新创业、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三是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基层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十四五”期间,计划在全区开发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用于吸纳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落实创业服务补贴、贷款支持、场地安排和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四是组织好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依托自治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全有序组织好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充分利用自治区“四位一体”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帮扶范围,指导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切实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
最后,希望各新闻媒体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各类招聘的宣传力度,扩大政策和招聘信息知晓面,积极营造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希望高校毕业生及时关注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九游会j9官方网站官网、内蒙古人才网等各类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的平台,及时了解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扶持、就业见习等促进就业的措施,尽早实现就业。
好的,回答完毕。
内蒙古日报记者提问:
2021年春节临近,社会非常关注农牧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请问,冬季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进展如何?下一步还要做哪些工作?
劳动监察局局长王晓东:
解决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牧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自去年11月10日开展冬季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以来,我区重点围绕“一个全覆盖”“两个清零”、“三个不发生”工作目标,先后印发3个通知进行专项部署,着力在抓组织、促落实、畅渠道、严执法、重惩戒等方面打好根治欠薪“组合拳”。截至目前,为1850名农牧民工追发工资及赔偿金2190.3万元,实现了2020年底前政府、国企项目以及各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欠薪案件全部清零的目标。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这样几项措施: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狠抓制度落实。冬季行动以来,全区劳动监察共检查用人单位3798户,农民工补签劳动合同5000份,全区在建工程项目1463个(政府560个、社会903个),实名制、考勤、工资专户、分包委托总包银行代发等制度覆盖全行业、贯穿全过程、涉及全方位,覆盖率均达到100%。
二是畅通投诉渠道,狠抓线索办理。开通了窗口、手机app、手机扫码、12333电话等线上、线下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推广国家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截至2020年底,共接到欠薪线索1512个,已办理1310个。
三是加大惩戒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冬季根治行动以来,公布欠薪严重违法单位8个,列入“黑名单”8个,涉嫌犯罪移交公安机关4件,对欠薪违法犯罪保持高压态势。
四是广辟宣传渠道,狠抓《条例》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广辟宣传渠道;编印了《条例》宣讲篇、政府篇、企业篇、农民工篇及宣传画、口袋书、制作动漫等宣传材料1.4万余份,开展企业劳资员、劳动监察员等各类培训39期,广泛宣传根治欠薪政策法规,营造遵法、守法的氛围。
春节临近,农牧民工返乡之际到来,按时足额带薪返乡是每个外出务工人员最期盼的、最急切的问题。为实现社会项目欠薪动态清零这一目标,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发现的欠薪线索逐一排查,迅速查清欠薪人数、金额,形成台账,专人负责,逐案核实,逐案销号。二是要地各地区、各部门全程跟踪督办,重大线索挂牌督办,确保每条反映的欠薪线索调查结论清晰、证据充分、处置妥当、严把报送关。三是要各地区、各部门加大问责力度,对组织领导不力、线索流转不及时、调查事实不清、处置不得当、工作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四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欠薪问题的解决,确保发放到位,让农牧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回答完毕。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
据了解,我区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突破性成绩。请问,2021年,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人社部门有哪些举措?
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王立梅:
我区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突破性成绩,反映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成果,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技能人才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人社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提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治本之策;作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支撑;作为事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乡村振兴、自治区发展全局的基础工程,大力推进2021年要实现新增高技能人才2.35万人的目标。
总体思路是要聚焦“一个目标”,即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三个导向”,即坚持能力导向,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五大机制”,一是工作机制,就是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培训机制,解决好培训谁、谁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等关键问题;三是对接机制,就是以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培训供需有效对接平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评价机制,健全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体系,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五是激励机制,就是要不断完善技能培训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便民,为做好技能人才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这里包括资金更有保障,从2019年起,自治区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提取了28亿元,用于三年大规模补贴性培训。同时加大政策普惠力度,进一步扩大补贴覆盖范围,将我区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更多职业(工种)纳入补贴范围。
具体要采取几项措施:
一是深入实施“百千万”高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行动。立足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每年组织百名以上高技能领军人才、千名以上紧缺急需职业技能人才和万名以上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培养行动,解决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
二是构建多元支撑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政府、企业、社会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重点要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技工院校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鼓励职业院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发挥多方作用提高培训供给能力。
三是加快建设一批与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培训品牌,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服务自治区区域差异化发展需要。
四是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激励机制,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更多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五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六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这方面我们还希望得到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
我的回答完毕。
新华网记者提问: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人社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请问下一步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农牧民工工作处副处长杨金玉: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人社扶贫工作的关注,在刚才的工作介绍中对人社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人社领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全区人社系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是厅党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行动自觉,也是全体人社干部职工的责任担当。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人社部门将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智力支持等方面精准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持续优化就业扶贫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统筹城乡劳动力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用工和求职对接平台,健全岗位信息发布平台,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依托当地优势产业,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大力扶持扶贫车间发展,落实扶贫车间扶持政策,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乡村公共服务类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就业服务工作,推进返乡入乡就业创业。通过多渠道就业创业实现贫困人员更充分就业。
二是接续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接续做好社会保险兜底保障工作,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按照100元标准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代缴保费;按照200元标准为重度残疾人员代缴保费,坚决守住兜牢脱贫人口基本生活的底线。
三是加大人才智力政策支持力度。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鼓励引导人才扎根基层。继续在职称待遇等方面实施特殊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脱贫地区基层流动。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并向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倾斜。加强脱贫地区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事业单位招聘政策倾斜力度,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加强农村牧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发挥农牧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脱贫地区提供人才支撑。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新华社记者提问: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就业难度加大。据了解,2021年全区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不减,请问,人社部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
就业促进处处长伏凌涛: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疫情使得线下招聘暂停,毕业生求职渠道不畅,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精准打出稳就业“组合拳”,从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比例、扩大考研升学和参军入伍规模、开发基层岗位、提升贷款额度扶持创业、给予就业服务补贴等方面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扩大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模,政府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50%用于招聘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疫情期间畅通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全面组织线上职业培训、密集开展线上供需对接活动、及时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百日攻坚”就业服务行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就业服务和帮扶。2020年面对重重压力,通过全区上下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好于预期,截至12月底,全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3.9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3万人的107.38%。
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量有增无减,预计将突破14万人,受疫情影响各类企业招聘意向降低,扩岗位、保存量难度不减,再加上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叠加经济承压长期化等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2021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供需精准对接,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着力抓好政策落实。继续开展就业政策落实行动,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发挥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效应。加大社会保险“减、免、降、返、补”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力度,提升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结合自治区产业发展布局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多措并举稳存量、扩增量。
二是统筹政府促进与市场就业并举。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和基层服务项目招募等计划实施。同时,聚焦人才紧缺、需求量大的新经济新业态,及时发布需求目录和岗位招聘计划,抓住我区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转型、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契机,充分挖掘新业态中的就业机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创新创业、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三是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基层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十四五”期间,计划在全区开发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用于吸纳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落实创业服务补贴、贷款支持、场地安排和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四是组织好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依托自治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全有序组织好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充分利用自治区“四位一体”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帮扶范围,指导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切实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
最后,希望各新闻媒体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各类招聘的宣传力度,扩大政策和招聘信息知晓面,积极营造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希望高校毕业生及时关注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九游会j9官方网站官网、内蒙古人才网等各类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的平台,及时了解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扶持、就业见习等促进就业的措施,尽早实现就业。
好的,回答完毕。
内蒙古日报记者提问:
2021年春节临近,社会非常关注农牧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请问,冬季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进展如何?下一步还要做哪些工作?
劳动监察局局长王晓东:
解决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牧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自去年11月10日开展冬季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以来,我区重点围绕“一个全覆盖”“两个清零”、“三个不发生”工作目标,先后印发3个通知进行专项部署,着力在抓组织、促落实、畅渠道、严执法、重惩戒等方面打好根治欠薪“组合拳”。截至目前,为1850名农牧民工追发工资及赔偿金2190.3万元,实现了2020年底前政府、国企项目以及各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欠薪案件全部清零的目标。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这样几项措施: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狠抓制度落实。冬季行动以来,全区劳动监察共检查用人单位3798户,农民工补签劳动合同5000份,全区在建工程项目1463个(政府560个、社会903个),实名制、考勤、工资专户、分包委托总包银行代发等制度覆盖全行业、贯穿全过程、涉及全方位,覆盖率均达到100%。
二是畅通投诉渠道,狠抓线索办理。开通了窗口、手机app、手机扫码、12333电话等线上、线下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推广国家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截至2020年底,共接到欠薪线索1512个,已办理1310个。
三是加大惩戒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冬季根治行动以来,公布欠薪严重违法单位8个,列入“黑名单”8个,涉嫌犯罪移交公安机关4件,对欠薪违法犯罪保持高压态势。
四是广辟宣传渠道,狠抓《条例》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广辟宣传渠道;编印了《条例》宣讲篇、政府篇、企业篇、农民工篇及宣传画、口袋书、制作动漫等宣传材料1.4万余份,开展企业劳资员、劳动监察员等各类培训39期,广泛宣传根治欠薪政策法规,营造遵法、守法的氛围。
春节临近,农牧民工返乡之际到来,按时足额带薪返乡是每个外出务工人员最期盼的、最急切的问题。为实现社会项目欠薪动态清零这一目标,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发现的欠薪线索逐一排查,迅速查清欠薪人数、金额,形成台账,专人负责,逐案核实,逐案销号。二是要地各地区、各部门全程跟踪督办,重大线索挂牌督办,确保每条反映的欠薪线索调查结论清晰、证据充分、处置妥当、严把报送关。三是要各地区、各部门加大问责力度,对组织领导不力、线索流转不及时、调查事实不清、处置不得当、工作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四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欠薪问题的解决,确保发放到位,让农牧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