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9国际站登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 2024-04-22 15:40
【字体大小: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要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深刻把握“新的历史起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这个“新的历史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齐心协力,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人类和平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胸怀“国之大者”,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领域,贯穿到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学段,体现到教育教学、教材出版、课程设计、校风学风建设各环节。

二要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提升各族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三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四要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用心用情“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努力汇聚强大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凝练、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一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使陈列在祖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记录在文化典籍中的文化故事焕发新的生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要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统筹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三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不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促进各族学生形成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二要在全社会形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成立普通话推广基地,开展“普通话+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重视语言国情调查,遵循语言发展规律,提高全社会语言规范意识,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

创新构建宣传教育方式和载体。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

一要聚焦博物馆、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空间,拓展宣传教育空间,发挥共同历史记忆的情感、认同和凝聚价值,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提升宣传教育效能。

二要聚焦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等重点群体,建设宣传教育人才队伍,结合主题教育、“五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

三要聚焦学校、家庭、社区等重点场所,打造宣传教育资源共享载体,整合学校教育、家庭养育和社区涵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宣传教育体系,持续加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的力度、拓展维度、增强效度,全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附件文档:
     
来源: 中国民族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