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前三季度12.7万名大学生留呼就业创业

发布时间: 2024-10-29 16:38
【字体大小: 】    

呼和浩特市从2022年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截至今年9月底,呼和浩特市已累计实现12.7万名大学生来呼、留呼就业创业,其中今年1至9月份实现在呼就业4.34万人。

为完善大学生留呼保障机制,落实落细“人才新政10条”“引人留人18条措施”,正在修订完善人才新政3.0版本,从加大奖励力度、强化金融支持、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发力,常态化抓好兑现落实。

一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分别提供50万元、600万元担保贷款;对10万元及以下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全国孵化示范基地等创业项目,免除反担保要求。今年1至9月份,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11万元。

二是加大企业吸纳力度。实施系列稳岗扩岗、一次性奖励等政策。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按照1500元—3500元/人给予奖补;对“六大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新引进硕博人才,分别按照2万元/人、5万元/人给予奖励。今年1至9月份,为536家企业发放奖补、扩岗资金748.75万元,为“六大产业集群”新引进博士、硕士发放一次性人才奖励107万元。

三是加大安居保障力度。建立专家公寓、人才公寓、租购房补贴等全方位住房保障体系,今年,为935名大学生发放租购房补贴1964万元。同时,打造全区首个“一站式”人才就业服务平台,多项人才政策实现“一网通办”。

为丰富引才渠道,拓宽大学生留呼空间。

一是系统谋划留呼“路线图”。实施“招才引智”行动,征集“六大产业集群”企事业单位岗位10071个,赴北大、哈工大等高校开展引才活动11场,达成意向2450人。落实“三支一扶”“社区民生”“人才储备”“就业见习”等基层服务项目,共招募3439名大学生。

二是畅通供需对接“关键点”。组织实施“产业扩岗”“就业助企”等八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留呼渠道。深入开展“访企寻岗”活动,全面征集重点企业岗位需求,形成用工需求台账。组织1348家次企业、征集岗位4.96万个次,开展“人社服务进校园”活动36场,提供精准的岗位对接服务。

三是打好招聘活动“特色牌”。高频开展就业招聘活动130场,提供岗位18.55万个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26万人次;依托全区首家“直播带岗”基地,开展ai数字人带岗等招聘活动616场,直播观看达150万人次。

此外,为构建人才“引育”体系。

一是强化“一体化”留呼服务。打造了4所驻呼高校留呼服务站、6家创业园孵化基地,组织531名大学生参加金桥“双创”园区企业实习实训活动。邀请清华、北大等19所高校、213名师生,开展“青城有约”名校师生行活动。

二是深化“双定向”评聘服务。实行基层高级职称“定向使用、定向评价”,放宽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资历、年龄限制,今年754名一线教师、341名基层专技人才获评高级职称,5467名乡村振兴一线和非公有制领域专技人才享受职称倾斜政策,鼓励扶持人才投身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

三是优化“高技能”人才服务。实施“技能呼和浩特”“技能强企”行动,支持伊利、蒙牛集团成功打造全国首家乳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技能人才培训1.47万人次。新增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伊利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示范项目,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市技能人才突破45万人。

附件文档: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呼和浩特市:前三季度12.7万名大学生留呼就业创业-j9国际站登录

发布时间:2024-10-2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呼和浩特市:前三季度12.7万名大学生留呼就业创业, 呼和浩特市从2022年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截至今年9月底,呼和浩特市已累计实现12.7万名大学生来呼、留呼就业创业,其中今年1至9月份实现在呼就业4.34万人。为完善大学生留呼保障机制,落实落细“人才新政10条”“引人留人18条措施”,正在修订完善人才新政3.0版本,从加大奖励力度、强化金融支持、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发力,常态化抓好兑现落实。一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分别提供50万元、600万元担保贷款;对10万元及以下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全国孵化示范基地等创业项目,免除反担保要求。今年1至9月份,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11万元。二是加大企业吸纳力度。实施系列稳岗扩岗、一次性奖励等政策。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按照1500元—3500元/人给予奖补;对“六大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新引进硕博人才,分别按照2万元/人、5万元/人给予奖励。今年1至9月份,为536家企业发放奖补、扩岗资金748.75万元,为“六大产业集群”新引进博士、硕士发放一次性人才奖励107万元。三是加大安居保障力度。建立专家公寓、人才公寓、租购房补贴等全方位住房保障体系,今年,为935名大学生发放租购房补贴1964万元。同时,打造全区首个“一站式”人才就业服务平台,多项人才政策实现“一网通办”。为丰富引才渠道,拓宽大学生留呼空间。一是系统谋划留呼“路线图”。实施“招才引智”行动,征集“六大产业集群”企事业单位岗位10071个,赴北大、哈工大等高校开展引才活动11场,达成意向2450人。落实“三支一扶”“社区民生”“人才储备”“就业见习”等基层服务项目,共招募3439名大学生。二是畅通供需对接“关键点”。组织实施“产业扩岗”“就业助企”等八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留呼渠道。深入开展“访企寻岗”活动,全面征集重点企业岗位需求,形成用工需求台账。组织1348家次企业、征集岗位4.96万个次,开展“人社服务进校园”活动36场,提供精准的岗位对接服务。三是打好招聘活动“特色牌”。高频开展就业招聘活动130场,提供岗位18.55万个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26万人次;依托全区首家“直播带岗”基地,开展ai数字人带岗等招聘活动616场,直播观看达150万人次。此外,为构建人才“引育”体系。一是强化“一体化”留呼服务。打造了4所驻呼高校留呼服务站、6家创业园孵化基地,组织531名大学生参加金桥“双创”园区企业实习实训活动。邀请清华、北大等19所高校、213名师生,开展“青城有约”名校师生行活动。二是深化“双定向”评聘服务。实行基层高级职称“定向使用、定向评价”,放宽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资历、年龄限制,今年754名一线教师、341名基层专技人才获评高级职称,5467名乡村振兴一线和非公有制领域专技人才享受职称倾斜政策,鼓励扶持人才投身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三是优化“高技能”人才服务。实施“技能呼和浩特”“技能强企”行动,支持伊利、蒙牛集团成功打造全国首家乳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技能人才培训1.47万人次。新增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伊利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示范项目,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市技能人才突破45万人。

呼和浩特市从2022年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截至今年9月底,呼和浩特市已累计实现12.7万名大学生来呼、留呼就业创业,其中今年1至9月份实现在呼就业4.34万人。

为完善大学生留呼保障机制,落实落细“人才新政10条”“引人留人18条措施”,正在修订完善人才新政3.0版本,从加大奖励力度、强化金融支持、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发力,常态化抓好兑现落实。

一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分别提供50万元、600万元担保贷款;对10万元及以下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全国孵化示范基地等创业项目,免除反担保要求。今年1至9月份,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11万元。

二是加大企业吸纳力度。实施系列稳岗扩岗、一次性奖励等政策。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按照1500元—3500元/人给予奖补;对“六大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新引进硕博人才,分别按照2万元/人、5万元/人给予奖励。今年1至9月份,为536家企业发放奖补、扩岗资金748.75万元,为“六大产业集群”新引进博士、硕士发放一次性人才奖励107万元。

三是加大安居保障力度。建立专家公寓、人才公寓、租购房补贴等全方位住房保障体系,今年,为935名大学生发放租购房补贴1964万元。同时,打造全区首个“一站式”人才就业服务平台,多项人才政策实现“一网通办”。

为丰富引才渠道,拓宽大学生留呼空间。

一是系统谋划留呼“路线图”。实施“招才引智”行动,征集“六大产业集群”企事业单位岗位10071个,赴北大、哈工大等高校开展引才活动11场,达成意向2450人。落实“三支一扶”“社区民生”“人才储备”“就业见习”等基层服务项目,共招募3439名大学生。

二是畅通供需对接“关键点”。组织实施“产业扩岗”“就业助企”等八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留呼渠道。深入开展“访企寻岗”活动,全面征集重点企业岗位需求,形成用工需求台账。组织1348家次企业、征集岗位4.96万个次,开展“人社服务进校园”活动36场,提供精准的岗位对接服务。

三是打好招聘活动“特色牌”。高频开展就业招聘活动130场,提供岗位18.55万个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26万人次;依托全区首家“直播带岗”基地,开展ai数字人带岗等招聘活动616场,直播观看达150万人次。

此外,为构建人才“引育”体系。

一是强化“一体化”留呼服务。打造了4所驻呼高校留呼服务站、6家创业园孵化基地,组织531名大学生参加金桥“双创”园区企业实习实训活动。邀请清华、北大等19所高校、213名师生,开展“青城有约”名校师生行活动。

二是深化“双定向”评聘服务。实行基层高级职称“定向使用、定向评价”,放宽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资历、年龄限制,今年754名一线教师、341名基层专技人才获评高级职称,5467名乡村振兴一线和非公有制领域专技人才享受职称倾斜政策,鼓励扶持人才投身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

三是优化“高技能”人才服务。实施“技能呼和浩特”“技能强企”行动,支持伊利、蒙牛集团成功打造全国首家乳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技能人才培训1.47万人次。新增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伊利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示范项目,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市技能人才突破45万人。

网站地图